1、我的假期好像陷入了循环
这几天,看到微博的热议话题#如何度过一个愉快的寒假#,记得下面有一个这样的回答:
“我每天早上起来去跑跑步,打打篮球,然后回来吃饭,在饭后去晒一晒太阳,没事的时候会看看书,或者和朋友出去玩,比起玩手机,做这些事更让我觉得充实快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问自己:“我每天做了什么,这个假期我过得快乐吗?”
在回家之前,我给自己立下了许多flag,考驾照、减肥、看书、和朋友去旅游……
但显然我的行动力并不能支撑我的这些计划,翻开备忘录,假期前制定的计划,没有一项实施了,和朋友的约会也一拖再拖。
仔细想想,我的生活好像陷入了某种循环,每天都在熬夜玩手机,然后睡到自然醒,在床上躺上一天,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让自己彻底放松。
说实话,我并不讨厌这样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一开始带来了短期的愉悦和轻松,后来它就开始渐渐导向了空虚和无聊。
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脑袋很空,就好像在日复一日的虚度中,渐渐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2、我好像丧失了思考能力。
当妹妹拿着一道数学题目来问我时,我正在刷着视频。
题目并不难,我却感觉我的思维非常地迟钝,解题过程中层层受阻,思考了许久才解了出来。
我发现,我对需要思考的事情会感到非常地烦躁甚至不耐烦,在思绪受阻时,我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思考着如何解题,而是拿出手机搜题,快速解决问题,然后接着刷视频。
我惊觉自己似乎在主观上放弃了思考。人云亦云,复制粘贴似乎成了生活中的家常便饭,每当被问到一个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百度。
这令我想起老师讲过的“奶嘴计划”:
如何避免少数得益者与大多数的底层人民间的冲突呢?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著名的战略专家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就像是尼尔·波兹曼说的那样:
在娱乐中,对社会失去理智判断的能力,缺乏严肃性的思考,被劣质的文化环境养成无理性、无意识、不思考的文盲,无知且自大,慢慢的,在娱乐中死去。
所以,如果长期陷入娱乐信息中,我们很可能会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期望媒体为我们进行思考,并给予我们意见。
3、可以放松,但不要过度放松
我并不反对适当的接触娱乐信息,假期本身就是用来放松的,而娱乐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放松的,即使这并不长久。
罗素曾说过,不要焦虑,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那就不是浪费时间。
但同样的,当你在这种浪费中感受不到快乐,越发觉得迷茫压抑且丧气的时候,就要打起精神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了。
所以,要珍惜现在还能拥有这么长假期的时候,可以放松,但是不要过度放松。
我始终认为愉快的假期生活是将生活调到自己喜欢的频道,放下手机、见见老朋友、多陪陪家人、多休息、多思考、多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同样,也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独属于自己的愉快假期~
互/动/话/题
你是如何度过你的假期生活的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