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投资环境回暖、疫情冲击趋缓、线下业务复苏等诸多有利因素,2023年一季度于保险业而言是“重启”与复苏的关键阶段,市场信心和士气正在加速回归。
然而,纵观近期10家银行系险企披露的2023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其核心业绩表现却是喜忧参半。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10家银行系险企盈利能力显著分化,净利润呈现6家盈利、4家亏损的格局。并且,相较“开局”艰难的2022年一季度,部分银行系险企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却反而由盈转亏。
(资料图)
那么,在银保渠道备受青睐、投资局面有利的大环境下,缘何银行系险企净利润表现分化?其他核心经营指标又变化几何呢?
近期,10家银行系险企2023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悉数出齐。在一季度投资环境转好、“线下”保险业务复苏回暖的大背景下,市场预期普遍较高,但从10家银行系险企2023年第一季度的净利润表现来看,却是有喜有忧。
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合计有6家银行系险企实现盈利,由高到底分别是农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交银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和光大永明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6.14亿元、2.87亿元、1.88亿元、1.77亿、0.57亿元和0.42亿元。
另外,4家一季度净利润亏损的险企分别为中邮人寿、中荷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和招商信诺人寿。其中,中邮人寿一季度亏损25.04亿元,其余3家亏损额均在1亿元以内,净利润分别为-0.93亿元、-0.73亿元和-0.13亿元。
同比来看,中荷人寿、招商信诺人寿和中银三星人寿由盈转亏;中邮人寿则同比亏损额度加大,2022年一季度净亏损6.41亿元,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25.04亿元;实现盈利的银行系险企中,光大永明、建信人寿较上一年同期扭亏为盈,另外,交银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净利润增速也较高,同比分增5800%和90.07%。而中信保诚人寿净利润则同比下降近22%。
众所周知,险企的盈利能力主要源于负债端与投资端的表现。那么,2023年一季度,银行系险企净利润显著分化背后,主要是由哪些因素促使的呢?
从负债端的保险业务收入指标来看,过往银行系险企“增收难增利”的问题依然存在。例如,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荷人寿、中邮人寿、中银三星人寿2023年一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均超三成,分增33.81%、37.3%和33.74%。此外,招商信诺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速也达26.7%,但如上所示,这4家险企一季度净利润皆为亏损。
有意思的是,一季度部分保险业务收入增速下滑的银行系险企反而实现了盈利。典型的有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建信人寿和交银人寿,2023年一季度的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分降21.55%、36.67%、39.19%和38.97%。
熟悉行业发展的人都知道,近年来,随着寿险公司个险渠道步入转型深水区,银保渠道扛起了险企保费增长的大旗,特别是以A股上市系寿险公司为代表的头部险企,正逐步加大对银保渠道的布局,该渠道的保费贡献在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不断提升。详见:
2023年4月11日
透视上市系寿险:银保最高“狂飙”3倍,下半场如何贡献价值?
不过,银保渠道之于保险公司而言,也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保渠道普遍以代销理财型、储蓄类产品为主,相较个险渠道此前主推的重疾险等长期保障型产品,价值率普遍偏低;另一方面,银保渠道保费规模的高速扩张,对险企的稳健投资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毕竟所售的主流产品未来是要刚性“兑付”给被保险人的,继而这也将对险企的现金流状况提出挑战。
『A智慧保』翻阅上述10家银行系险企2022年年报也发现,位居其保险业务收入前五位的保险产品多数为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分红型)、年金险等储蓄类、理财型产品,且销售渠道以银保渠道为主。
如果说,负债端增收难增利是银行系险企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么一季度银行系险企投资端的表现,着实出乎市场预料,毕竟今年以来权益市场显著回暖。Wind数据显示,一季度,A股三大股指齐飘红,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分涨5.94%、6.45%和2.25%。
其实,纵观各家银行系险企的综合投资收益率,较上一年同期普遍转好,无一例外取得了正收益,且均在1.3%及以上水平。其中,中信保诚人寿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达2.59%。
但需要指出的是,综合投资收益率包含了险企一季度投资的浮盈、浮亏成分,而投资收益率指标则深度影响着险企的利润表。有市场专业人士对『A智慧保』分析称,以中邮人寿为例,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仅为0.46%,较2022年一季度0.93%的投资收益率下降了近0.47个百分点,对应今年一季度中邮人寿4446.36亿元的投资资产,则相应减少了20亿元左右的投资收益,因此较大程度影响了当期净利润的表现。但该专业人士也表示,从综合投资收益上看中邮人寿表现尚佳,因此客观来讲,还需进一步观察险企的全年度投资表现,无需就单季度亏损过分担忧。
确如这位专业人士所讲,『A智慧保』也注意到,一季度净利润发生亏损的银行系险企,其投资收益率较上一年同期普降,如中荷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中银三星人寿投资收益率分降4.62个、0.54个和0.41个百分点。
对于部分银行系险企投资收益率的下滑,以及与综合投资收益率的较大差异,在保险公司内部人士看来这或与险企当期投资的浮盈、浮亏兑现与否息息相关。比如上市系寿险公司中,今年一季度总投资收益表现抢眼的中国人寿(601628)就表示,公司一方面把握了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加快债券配置节奏,缓解配置压力;另一方面,紧密跟踪权益市场变化,适时兑现价差收益,提升收益水平。
另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财务投资收益率即总投资收益率,相关收益都已计入当期利润,而综合投资收益则是包括账户浮盈或浮亏后的收益。不过,保险资金投资还应拉长期限来看,以追求收益率稳定及安全为第一要务。
事实上,受业务规模不断扩张、产品与渠道结构特点及偿二代“二期”规则实施等综合因素影响,很多银行系险企的偿付能力也持续承压。
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多数银行系险企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同比下滑。其中,农银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建信人寿和中邮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降至100%以下,分别为94.78%、78.49%、81%和76.38%。
偿付能力持续下降通常会对险企的经营发展构成一定影响,银行系险企想要实现偿付能力的提升无外乎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增资扩股或发债提升资本实力;另一种则是着眼“长期主义”,通过经营转型、优化业务结构,推动偿付能力的改善。从两种方式上看,前者短期见效快,但需要股东方、投资者和监管审批流程的“配合”,但即便是最终能顺利推进也非一劳永逸,这一点从部分银行系险企前期增资、发债后,偿付能力后续仍在趋势性下滑即可看出。
如Wind数据显示,工银安盛人寿和建信人寿于2022年3月分别发行了总额为50亿元和20亿元的资本补充债券,但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者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较2022年一季度末同比下降14个和18个百分点;后者的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则同比下降24个和22个百分点。
另外,2022年1月、2022年4月,银保监会官网显示,中邮人寿和中荷人寿分别获批增资71.63亿元和9亿元。但即便如此,两家机构亦未能扭转偿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趋势。
在增资、发债仅能短期“解渴”的形势下,近年来,银行系险企也愈发意识到高质量转型的重要性。
如中邮人寿已引入战略投资者友邦保险,谋求在渠道端实现优势互补。中邮人寿2022年年报中,该公司董事长韩广岳在致辞中称,公司正加大战略资源投入,集中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一主多辅、多点发力”渠道建设全面破局。
具体而言,年报披露,2022年中邮人寿的邮银主渠道赋能成效明显,保险规划师队伍从无到有突破700人,专兼职讲师队伍达到近3000人,数字化营销深入实施。银保外拓积极破题,实现期交保费超4000万元。团险事业部制改革全面推进,管理效能大幅提升,团险保费同比增长92.3%。中介渠道实现破局,与多家中介机构达成合作协议,多渠道产品体系更加完善,产品供给不断丰富。在价值转型推动下,中邮人寿2022年业务结构优化,期交占新单比重79%,续期保费占总保费比重56%;实现新业务价值70.5亿元,同比增长31%,为2020年的3.8倍;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此外,今年1月,农银人寿在召开的2023年党建暨经营工作会议上也提出,2023年将全面推进公司“12345”总体发展战略,以党建为统领,以稳中求进为发展总基调,以价值提升为导向,以客户服务、特色发展、改革创新、风险防控为重点,做好各项工作。
提到风险防控与客户服务,近年来,随着监管趋严,以及消费者对高质量服务需求的提升,银行系险企亦着力提升这两块核心能力,不过目前来看仍有部分险企在此方面有待改善,甚至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
如中信保诚人寿2023年第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22年9月 15日,银保监会偿付能力部会同人身险监管部约谈该公司,约谈事项为该公司2022年第二季度风险综合评级(IRR)为BBB级,较2022年第一季度(AA级)有所下调。数据显示,中信保诚人寿最近两次(2022年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分别为B类BB级、B类BBB级。
此外,2022年11月11日,银保监会消保局还就中信保诚人寿消费投诉 2022年第三季度增长明显问题约谈总经理,约谈事项为近两年消费投诉等情况,并提出监管要求。
对于风险综合评级下调的情况,中信保诚人寿表示已第一时间向管理层通报有关情况,并按照通报要求报告至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董事会,同时,已结合通报内容以及监管反馈的主要风险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性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
此外,在操作风险自评中,中信保诚人寿也坦言,2019年以来,公司过往年度潜在风险事件有所显现,接受监管检查引发行政处罚的数量有所增加,面临业务模式转型压力的同时,在分支机构销售误导、营销员及业务真实性等业务品质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挑战等;经综合评估,公司当前操作风险面临的主要挑战为严监管形势下受到监管措施、行政处罚的合规风险。此外,销售误导引发的投诉指标超限,以及个别机构持续率仍处于较低水平等问题仍需持续关注。
中信保诚人寿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将坚持以“依法合规经营”为基本目标,持续深化风险偏好传导机制,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建设,突出人的行为管理和基层机构管理,不断完善合规、内控与操作风险一体化管理体系等。
可见,无论是资产、负债端的高质量转型,还是强化风控与客户服务能力,现如今都对银行系险企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往“背靠大树好乘凉”、“含着金汤匙”出生等优越感和先天红利,正在逐渐削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