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某中型公募基金公司旗下两名绩优基金经理接连离职,在公募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小家基金公司留不住人,导致旗下明星基金经理“人往高处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暴露了这部分公司管理层不稳定、资源有限以及薪酬竞争力较低的窘迫局面。
接受采访的公募人士认为,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确实会削弱公司的投研力量,但基金经理主要负责的是资产配置,投资意见多由细分部门提供,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公司投研体系的辅助与加成。因此,如果基金公司具备成熟完备的投研体系,那么离职影响有限,并非“灭顶之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小基金“台柱子”频频出走
4月15日,宝盈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作为权益产品的担当,张仲维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离任旗下9只产品,曾经的宝盈“五小龙"时代彻底终结。叠加4月1日,陈金伟因个人原因正式从宝盈基金辞职,两位权益大将的离职,意味着本就缺乏顶流明星基金经理坐镇的宝盈基金投研团队更加星光黯淡。
中小基金人才流失的现象愈演愈烈,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今年全市场共计有72家中小基金公司(基金管理规模在500亿元以下),发生160人次的基金经理离任情况。其中,富荣基金与恒越基金的基金经理离任次数最多,均达到11人次。
从去向看,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选择奔赴更大的平台,如上述陈金伟跳槽至鹏华基金、英大股基冠军汤戈跳槽至方正富邦基金等,部分业绩长期优异,为投资者带来较为长期、稳定收益或为公司带来较为突出荣誉的基金经理也会辞去投资端的基金经理职务,被公司推荐、选拔进入公司管理层,参与公司的相关管理工作。例如华夏基金孙彬,已由基金经理升任为公司副总经理,目前无在管基金产品;还有许多在公募基金行业反复实践并得以兑现其投资逻辑、投资理念的基金经理,可能会选择跳出公募基金行业,转身投向私募基金行业。例如董承非、周应波等,均加入到了私募基金行业。
表:中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离任情况
注:数据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
为何留不住人?
中小基金公司基金经理频频离职,背后折射出的是培养路径的不完善导致“忠诚度”的缺失、渠道的缺乏以及个人待遇不够理想等多重因素。
首先,以头部基金公司为例,这部分公司能够为投研人员提供成熟的上升通道。华北某公募人士介绍称,“应届生招聘来之后,分配特定的行业供研究选择,从估值体系的学习到上市公司沟通关系的建立都需要培养;如果觉得行业没有前景还可以换个行业研究。然后可以尝试管理体量不大的资产,最后有可能成长为基金经理……通过这种渠道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对公司的忠诚度较高,不会轻易离职,而中小型基金公司通常不具备这么完善的培养体系。”
其次是资源问题,第一是投资方面,比如有来自券商等研究机构的支持,头部基金公司才会吸引顶尖的分析师或者首席来做路演,中小基金公司则吸引力有限;第二是销售方面,一些规模较小或成立较晚的基金公司可能会由于缺乏品牌资源优势、市场影响力、销售渠道等原因而长时间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而头部基金公司新发产品更加容易,“一个基金经理管理100个亿的产品,个人赚取的管理费用远大于他管理1亿元的产品,这时候‘人往高处走’也是意料之中。”
再次是待遇问题,头部基金公司多数财力雄厚,在工资待遇方面往往更加丰厚,中小基金公司的薪水较为有限,“最多给一个高管的资格,给的薪资比较高,但也是有天花板的。”上述公募人士举例道,如果某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内跑出了不错的净值,但并不能保证长期良好的业绩,因此在市场对他的认同度较高时,通过跳槽的方式实现加薪,也是明智之举。
最后,中小基金公司股东方的频繁更迭也是基金经理无法长期安稳工作的原因。华南某公募基金高管对记者表示,“前任高管认为某基金经理是公司台柱子,但新任高管不一定能看得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头部基金公司的股东方和管理层一定是非常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能够跳到大基金公司,也并非“跃龙门”成功,“大户人家”也有各自的烦恼。上述高管对记者表示,某基金经理跳槽到一家大型公募,“后来发现,把他招过去的时候,只是要挂他的名,真正管产品的另有其人,所以他很快就再次跳槽了。”
投研体系成熟才能摆脱“顶流依赖”
天相投顾认为,中小基金公司里的基金经理离任可能会对公司规模或业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还应结合市场阶段走势、基金公司发展情况、基金经理人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等因素具体分析。
举例而言,从业绩方面来看,2023年一季度基金经理唐奥、郎骋成、王丹离任富荣基金,离任后,富荣基金股票基金收益率由上季度4.68%下跌至本季度1.54%,业绩下降幅度明显。但也有反例,2023年一季度,高楠离任恒越基金旗下11只产品,而恒越基金混合基金收益率由上季度的-14.54%上涨至本季度的-1.06%,债券基金收益率由上季度的0.14%上涨至本季度的0.82%。
但基金规模受影响无疑更大,混合基金和股票基金尤为明显,其次是海外投资基金和基金中基金(FOF)。天相投顾认为,考虑到这四类基金以国内外市场权益类资产配置为主,基金经理的变动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基金管理运作的投资风格及操作逻辑;此外,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具备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他不再管理其产品时,一些追崇该基金经理的投资者会选择大额赎回基金,继续去投资该基金经理新任职的基金。
除了产品端,随着实力干将的接连出走,中小基金投研是否遭遇“空壳化”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接受采访的公募人士认为,明星基金经理的离职确实会造成中小基金公司投研力量的流失,也会对公司的品牌效应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如果在成熟投研体系加持下,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影响有限,并非“灭顶之灾”。
“任何一个企业的人事变动都是很正常的,但对于公司的影响就要看它是否有完备的投研体系……明星基金经理能够脱颖而出,大概率是投研体系的成果。”该人士认为,因此如果公募基金内部具备完善的投研体系,明星基金经理离职的影响有限,反之就会造成较大影响。
据介绍,基金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结合公司投研部门的研究成果做资产配置,而公司都有相应的部门提供投资参考意见供其判断。如宏观策略组就会根据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给予相应的股债分配意见,而专攻TMT、新能源等行业的小组也会对各自条线的个股提供参考意见。
多重举措减少负面影响
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应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一体化的投研体系,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完善投研人员梯队培养计划,做好投研能力的积累与传承,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天相投顾认为,具体来看,中小基金公司若想减少“台柱子”离职的负面影响,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中小基金公司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留住优秀的研究人员。首先,中小基金公司应建立完善的研究体系来促进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并且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通过合理的研究成果激励机制来增强投研人员的积极性。
(2)中小基金公司可以加强投研团队的组织管理,比如加强对投研团队的组织管理,包括团队结构的设计、分工明确的职责分配、合理的考核与培训制度等,来提高团队的效率和执行力。
(3)中小基金公司还可以通过合理的人才机制来增强稳定性,比如建立薪酬递延机制或核心员工奖金跟投机制等,以减少过度短期激励造成的人才频繁流动。
校对:赵燕
标签: